2025北京文化论坛|【专家说】俞天秀:构建敦煌学研究的“数字基座”
23日下午,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举办。与会国内外嘉宾围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博物馆数字化浪潮”等作主题演讲、交流展示与圆桌对话,共同讨论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创新应用。人民日报选取论坛部分嘉宾言
23日下午,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举办。与会国内外嘉宾围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博物馆数字化浪潮”等作主题演讲、交流展示与圆桌对话,共同讨论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创新应用。人民日报选取论坛部分嘉宾言
2025年5月31日,敦煌研究院推出“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让流失海外、尘封已久的藏经洞文物以数字化的崭新姿态,实现前所未有的解读与共享。一座贯通古今、全球共享的敦煌千年数字图书馆就此搭建。
在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华为首款支持北斗卫星语音消息智能手表曝光。国内即将发布的华为WATCH Ultimate 2,将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语音消息的大众智能终端设备,帮助用户在野外无地面网络的环境下,通过北斗卫星语音消息传递信息。据介绍,自202
9月22日上午10时,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媒体见面会。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苏伯民,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张元林,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张小刚,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俞天秀,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部
9月21日下午,“2025敦煌论坛: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研讨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近200名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敦煌,围绕“典范”“高地”建设,分享案例经验,探讨路径方法,积极建言献策。
在第八届敦煌文博会隆重召开之际,敦煌研究院集中展示了其在打造敦煌学研究高地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充分展现了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与融合实践,为全球文明遗产保护贡献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第17窟(即藏经洞)中大批写本文献横空出世。敦煌文献纵贯六百余年,时间跨度从公元4世纪延伸至11世纪初,为研究早期中国提供了连续且完整的历史档案。更独特的是,敦煌文献跳出了传统史书聚焦帝王将相的叙事框架,真实记录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堪称
7月26日至28日,“北戴河夏季艺术节——龙图阁·壇艺术馆特藏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秦皇岛举办。此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日本广岛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中国敦煌